文件怎麼管

在現代的辦公室流程中,有一件所有人都知道要做,也知道為什麼要做,但總是做不好的差事,就是管文件。當然,在這裡的 "管",也包含了創作、編輯、設定權限等等一般性的操作。我相信在團隊當中,真正認真看待這件事的人數一定很少,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以交差的心態在應付。

這顯然又是一件與人性習慣相違背,非得動用組織大量資源與程序才能做到的事。M 社的 Office 是以做文件起家的,對這件事自然著墨很深,而且從觀察 Office 對文件管理所設計的功能的變遷,可以看到跟著時間演變的思維變化。

自從電腦有作業系統管理儲存檔案以來,就是以有結構的觀念和方式在建立管理文件。在軟體開發的環境也是一樣,早期 M 社要開始一個產品專案的開發,第一件事多半是先把文件庫先開好,按各種功能分類好 - 規格、測試和寫 code 等等,而每種文件也會先建好很多的欄位 (通稱 meta data),以便以後的查詢額統計。基本的觀念是 - 將很多的作業都先規劃好,再將文件的結構按照作業來設計。細心的人可以觀察到,Office 和許多的相關 sever (例如 SharePoint) 設計,多是依這樣的想法而來 - 雖然結構式的管理很費事,我們就用科技來讓它方便一點。

這樣的想法很直覺,很難看出有甚麼問題。只是這樣的系統一路用下來,再加上許多技術的演進,很多情況逐漸顯出跟設想不同的地方。

最大的衝擊要歸功於 Google,它的技術讓搜尋這件事情變得又快又有效;另外,雲端運算的崛起,許多資源 (例如 storage、網站的建立)的取得變容易了。幾個有趣的情況很難忽略:

第一、越來越多人習慣直用 search 來找文件,而不再是循著結構化的文件夾來瀏覽。

第二、許多文件夾和網站建立之後就被閒置了,我記得有一個統計: 有一年 M 社用來支援開發的 SharePoint cluster,其中有多於 1/3 的文件庫建立之後是沒被使用的,而其中的文件當然很少被更新。不過在此同時,內部 Wiki 和討論區的使用卻越來越頻繁,IM 式的溝通工具的使用率已經超過文件庫的使用。

最後,過去歷史文件被回顧的頻率越來越低,StackOverflow 式的社群互助方式反而變成主流。 究竟,能回答問題的是人,不是文件。

曾經有一次與負責 Oulook 的 VP 聊天,他提到在學術研究中對人類組織知識的方法有兩派看法:除了古典的學派之外, 新興學派的看法是結構式的管理很費事,科技可能也翻不了盤,不如讓管理的方法更貼近人類自然協作的習慣吧。可以看到,M 社產品以及技術的發展,也無法自外這樣的潮流。

雖然文件這樣的形式並不會消失,但是本質看來逐漸在變化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