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管理

Engineering Management 聽起來是個艱難的管理詞彙,事實上也是。所有的軟體開發專案,都會有這麼一個天字第一號大挑戰: 控制時程。簡而言之,在 M 社的研發手法,就是透過 EM,決定什麼要做,甚麼不要做,來控制開發的總時間。講是很容易,但是當實際執行起來,是處處違反人性的。

話說當年本人的 profession剛從 engineer “升等” 成 engineering engagement 之時,心裡時很惶恐的。老實說,叫一個非科班出身的黑手擔起這個大任,壓力之大非同小可。還好 M 社處處有前輩高人,最直截了當的作法,就是到處虛心討教各個前輩的心法,看是不是能融會貫通成自己的一套。問了一圈下來,關於帶領團隊的方法,意見是五花八門,各種奇奇怪怪的理論都有,眼花撩亂,倒是對管理專案的手法,反而出人意外的相當一致:

“你一定要學會堅決心狠手辣的砍,絕不能心軟” 一位資深 PM 經理人這樣跟我說。砍甚麼? 砍功能 (cut features)。 為什麼這是違反人性? 我想全天下的 PM SDE SDET 的基本心態都一樣: 軟體要功能多才會有價值,有價值客戶才會用,客戶用才會買,有人買才會賺錢。但是功能的多寡與開發時間是互斥的,功能太多就不太可能準時;更糟的是,當時程延滯時,人的直覺反應是投入更多的資源想要加速,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,增加更多的工作量,時間拖更久,形成負面循環。這時候就有人要出來扮這個黑臉,誰薪水高誰就要出來做這件討人厭的事 (原來經理人被怨恨是其來有自)。

簡單來說,EM 就是將計畫的功能或工作量減少到合乎既定時程,不管預計發展的功能有多吸引人,定期推出 (on time release) 的價值高於一切,會延遲時程的只有產品招回等級 (re-call class) 或資訊安全等非修不可的問題。

其實M 社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這種文化,是經歷過好幾次的軟體開發危機 (那些產品大家心裡可以對號入座),才磨出這種手法。其中最重要的推手,就是之前所提到 Steven Sinofsky,他有一項著名的宣言: Shipping is a feature,大家可以去網路上蒐一下,他把 PM 五樣重要的觀念說得非常清楚。當然,M 社 cut feature 的作法是有一定的程序,並不是大刀亂砍,這裡還牽涉到另一個重要的觀念 – 設定優先順序 (prioritization)。不過這一篇先給大家一個基本觀念,之後再來逐一談細節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