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化與國際觀之一
最近”國際觀”這個詞常常被拿出來討論,這一篇也來湊個熱鬧。跟許多IT界的巨擘一樣,M 社是一家總部設在美國的公司,而且它的大部分研發能量也在美國。也因為如此,M 社所研發出來的軟體,總是會受到 “從美國看天下” 的批評,無法脫離美國強勢文化的負面觀感。
針對這一點,M社長期以來都是重視的。原因很簡單,M社在美國以外地區的獲利,很早就超過北美許多倍,尤其是在亞洲的中國以及日本。而在技術面,跟著 Unicode 在各個平台的成熟度以及接受度的提升,門檻和成本也都逐漸降低;除了Complex Script 系的語言 (複雜書寫規則的語系,例如泰文、Hindi 文等等;以及從右向左書寫的語系,例如希伯來文、阿拉伯文等等) 需要比較複雜的處理之外,主流平台對多國文字的處理的功能越來越豐富,對應用程式也越來越友善。照這麼說,各家軟體應該對全球各區域的功能要求應該處理得越來越好?
事實正好相反,軟體全球化的問題反而越來越糾結。為什麼? 全球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已經不再只僅僅是文字處理正確,問題提升到了功能優先順序的不同,甚至是衝突。
照例又要來一段公案,幫助大家明瞭實際的情況。有一次,台灣的團隊在開發從手機瀏覽 Office 文件的功能中,碰到一個必須的決策: 當遇到一些較罕見例外處理的情況,例如文件結構有異常,程式總是要顯示這些訊息給使用者。這對大部分的語言 (包含亞洲語系) 來說問題不大,但是在早期的手機上的瀏覽器,對 Complex Script 的支援是很有限的。如果當時決定要顯示 complex script 在例外處理中,勢必要多花許多工夫去寫一些 routines。如果你是一位身處台灣的 PM,你的決定會是如何: 做還是不做? 為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