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組織協作

這一篇就來回到上次所提的話題,講一下 M 落實開發紀律以及協作的組織架構和方法。

就如許多人所熟知的 M 設兩大產品主軸:Windows 和 Office ,這兩個也正是規模最大的兩個團隊。比較有趣的是,這兩個團隊剛好也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子團隊組成方式。Windows 團隊自從有紀錄以來,他的組織一直有著比較嚴謹的架構。拜賜於系統軟體本來就有的結構,子團隊也剛好幾乎是一對一的對應,相互之間的互動也比較能夠有事先規定的規則。雖然後來幾經改革,將部分的子團體 (尤其是與 UX 有關的)設計成比較有彈性的架構,但是原則上還是比較像層次分明的軍隊,或是一統天下的大帝國。

反過來看 Office team 則走相對不同的路線:由於主要的子團隊都是獨立的產品,組合起來像是各個諸侯並存的聯邦。在很早期的 Office 版本 (95 以前),Word/Excel/PPT/Access 還真的是各自獨立開發的團隊,橫向連結整合並不多。是從 97 開始 (也是我進入 M 社服務的同時),在 SteveSi 的努力之下,開始成立所謂的 Shared teams,諸如 File Open/Save/Print、DDE/OLE、Copy/Paste、一致的介面設計等等,委由獨立的子團隊幫大家服務;這樣才逐漸形成到現今有著統一風格的產品組合。但也因為如此,Office team 的子團隊數目相當龐大,加上每個版本幾乎都有新產品加入 (當然也有淘汰,有人還記得 PhotoDraw?),到現在應該還是維持成長的趨勢。

在這樣的前提之下,要有系統的進行跨團隊協作,自然是很大的挑戰。同時,就如同前面所說明過的,每一個版本由於專注點不同,工程管制的方法也都不一樣,這使得難度再提高一個層次,所以每一個版本的流程都是跌跌撞撞,坐著車子改車子的情況下完成。不過,幾個版本做下來,總還是能發展出一些基本的準則,維持跨團隊的運作和解題:

  • 每個子團隊都有所主打的 end-to-end 體驗,而這個體驗的完成和流暢度,要由負責的團隊從頭盯到尾。在前一篇談到使用者體驗的文章中就談到過,台灣的團隊為了手機上的功能,連帶 PC 上的運作也要協助完成。通常協調的工作,是由各個 GPM 帶著 PM 們跟其他 stakehoders 利益相關者團隊打交道,發揮跟業務差不多的能力,周旋及妥協下完成任務。

  • 每一個版本的總體品質指標,以及每個里程碑階段的追蹤,是由其中一個產品團隊所兼任,意思就是這個團隊還是有功能要開發,並不是只做流程管制。這個設計是刻意的,為的是讓這個團隊不會因為過度追求管制的 KPI,而影響甚至扭曲原來開發的目標。而這個 “流程警察” 也並不能做直接地糾正或管制,比較像是提供警示和必要的資料,產品開發的決定權還是在每個團隊的手上。

  • 整個 Office team 有一個 Office Coordination Forum 的定期每週會議,每個團隊的 GPM、DM 或 TM 都會輪流參加。OCF 的主議題雖然是“流程警察” 提出,但是每個團隊如果有特定議題也可拿出來談,而且銷售團隊也會透過這個會議與團隊的 decision makers 溝通,是主要形成共識的重要場合。在這個地方形成的決定,連 CEO 也無法改變。

整體來說,Office 的協作進行是每個自治體的動態合作的結果。其中雖然沒有事先制定好的 playbook ,靠著約定俗成的經驗法則,以及團隊成員的共同智慧,來完成每一個艱鉅的任務。不可否認,能在這樣的環境下跟一堆聰明人合作,所能得到的成就感很難用言語說明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